大象直聘 > 大象资讯 > 共享单车三国杀
共享单车三国杀
# 互联网圈子
2024年12月30日

共享单车的游戏还在继续。


近日,据TheInformation报道,滴滴的共享单车部门已经完成了由软银和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投资的1.5亿美元B轮融资。


而在此前的4月17日,也有媒体报道了,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单车也已经完成了10亿美元的A轮融资金的充足到位意味着弹药充足,可以大干一场。所以市场上都普遍认为,伴随着此次青桔单车融资尘埃落定,共享单车再起变化:


一是从以往摩拜、ofo的两强争霸,变为如今摩拜、哈啰、青桔单车为主的“三国杀格局”,它们背靠所代表的是美团、阿里、滴滴三个巨头在共享单车江湖的博弈;


二是刷新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在青桔单车之前,这份纪录一直是由ofo小黄车的8.66亿美元保持着。


image.png




01日渐式微的王者


提及ofo,不可否认的是,回顾共享单车崛起史,ofo都是浓墨的一笔。


有人统计过,在短短4年时间里,就一共获得12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50亿元。不乏阿里、滴滴、小米、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等大佬的身影,融资金额都是在百万级别之上,其中2018年3月,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最高。这是放眼整个互联网江湖,是少有人可以被众多资本青睐。


不仅是资本的“宠儿”,ofo的市场也在不断开拓。从最开始的校园再到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公车站,再到海外市场,都能看见这个黄色单车的身影。即便是现在打开ofo官网,都能看见它自己写着,已经服务全球21个国家,超5亿用户等字眼。


那时候的ofo,可以说是远远的把其他对手甩在了后头。


但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从曾经叱咤风云的强者,ofo已陷入少人问津的境地,在老对手完成新一轮融资之时,能够刺激用户想起他的,仅有一句“什么时候退押金”。


如果是此前是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时期,那么随着2018年4月份美团宣布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拜,创始人的成功套现后,共享单车曾经王者争霸格局开始产生变化。


如果戴威从一开始就像胡玮炜那样果断一些,如今的ofo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只可惜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巨头们眼看见无法收购ofo,当然会重新选择扶持的对象,毕竟市场和时间从来不等人。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青桔单车在这个时候获得融资,而10亿美元的量级,表明了资本的看好,更让我们看到,在后续的日子里,共享单车都是巨头们出招的底牌之一。


image.png



02大战再起步履不停


作为线下重要流量入口,青桔、美团单车、哈啰在2020年都有不小的动作。


4月16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未来3年的“0188”战略目标,即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此次会议上,两轮业务(青桔单车和电单车)被重点提及,以持续完善滴滴出行一站式出行平台。


战略公布一天之后,青桔单车就被爆出完成10亿美元的首轮融资。事实上,回顾青桔单车发展,不难看出单车业务一直都承载着滴滴的“大出行梦”,但同时也走得步履蹒跚。


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一直对共享单车这块高频、刚需的赛道颇有兴趣。它想弥补自身在“最后三公里”业务上的空缺。最初,滴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反复权衡下,滴滴的首选是投资共享单车明星公司ofo。而在ofo战败后,滴滴下定决心亲自试水。

2018年初,滴滴完成对行业老三小蓝单车的托管。几乎同时,滴滴推出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分别由单车事业部和电单车事业部负责运营。两个事业部同属于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20196月,滴滴进一步整合升级单车事业部和电单车事业部,成立两轮车事业部,内部代号为“海马”。

后来的故事是,20184月美团收购摩拜,结束摩拜、ofo的焦灼战况。哈啰在阿里的数次加持下,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突围,成为行业第一。共享单车因此形成哈啰、摩拜、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6年底入场的哈啰单车,既是一位后来者,也成了幸存者。彼时共享单车领域烽火连天,数十家共享单车在场绞杀,混战中稍显眼的ofo和摩拜问世已有两年。

凭借差异化布局景区业务和精细化运营,哈啰单车得以在第一阶段残酷角逐中幸存下来。在哈啰刚满1岁的2017年冬天,共享单车赛道开始遭遇洗牌的风暴,挣扎求生的玩家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哀鸿遍野的生死战中,一贯低调的哈啰迎来了蚂蚁金服抛出的橄榄枝。201712月,哈啰单车先后完成D3.5亿美金融资、D+10亿人民币融资,背后大股东正是阿里。

有了阿里背书,20183月,哈啰单车与蚂蚁金服开启战略合作,以支付宝为入口首推全国信用免押。哈啰单车的扩张在此按下“倍速”键,逐渐将式微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战事终结比预想的更突然。同年4月,美团宣布全资收购摩拜。王兴在员工大会上直言,摩拜的主要竞对已经不是ofo,而是哈啰。此时哈啰单车的日订单数超过摩拜和ofo的总和。


哈啰的挑战不止于竞对。“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还是相对好消化的”,哈啰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在2020春季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哈啰的业务呈现阶梯式复苏,目前业务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我们恢复得比较快,是幸运的。”


对于美团,同样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式战争。


而摩拜单车最大的意义,在于补足美团的出行场景。“吃喝玩乐行”一向具备强连接关系,前四者美团均已打通业务,唯独出行方面一直是个短板,而摩拜单车(美团单车)、摩拜助力车(美团助力车)恰好完美解决了美团用户一公里内的出行需求,网约车则将出行距离延展到三公里以上。


2017年美团就开始尝试网约车业务,不过受困于网约车牌照申请难,“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美团打车业务不见起色。2019年,美团打车通过接入主流出行服务商,“曲线救国”式继续发展出行业务。


截至2019年底,已在全国54座城市上线聚合打车服务,以北京地区为例,可以选择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多家出行服务商。


可以看出,从自己做网约车再到采用“聚合模式”曲线发展业务,再加上政策方面的如履薄冰,美团打车未来之路恐怕会走得较为艰难。


image.png



03疫情之下的共享单车“第二春”


受疫情波及,公共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少离家较近的人选择通过单车或者电单车通勤。据相关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平台共享单车使用率都曾迎来大幅上涨,如哈啰出行2月份在北京的单日骑行量上涨了近150%,同时美团单车3月份在北京地区的平均骑行量也增长了187%。在疫情影响下,共享单车迎来了一波商用发展的重大机遇。


那么,共享单车真的能就此翻身吗?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疫情为共享单车带来了一定的用户活跃和用户增量,但是这一利好不会无限期持续。等到疫情结束,人们就会再度“放弃”共享单车,选择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行。毕竟,在疫情发生之前,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此次疫情,共享单车在帮助复工复产和用户安全层面,起到了绝对的作用和意义,但目前的城市出行需求总量和共享单车的出行需求都是下降的,疫情的出现,只能帮助共享单车在淡季(冬天)提升一定的订单量,但这样的利好不会持续太久。